这几天,华东华南地区又是台风不断。前几天,东北也是热到冒烟,多地也都遭遇了洪涝灾。好在,现在天气预报是真准,给了我们提前防范的时间。但放到过去,就不容易了。曾经,在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,专家们一直紧盯的台风,在穿越福建、江西之后,突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。等到专家们再次发现它的时候,灾难已经没办法挽回,至少2.6万条生命瞬间消失。
说起洪水,中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了。拿建国后的洪灾来说,远的有1954年长江特大洪灾,近的有1998年抗洪抢险。但实话讲,这几次都远远谈不上是最严重的洪水,因为我们遗忘了另一场更可怕的灾难。
河南,曾经发生过一场千年一遇的洪水,严重到被评为人类现代史上“顶级规模、伤亡最惨重的垮坝灾难”。短短几个小时之内,两座大型水库、两座中型水库、58座小型水库全部决堤,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几乎所有的村庄被横扫一空,1100多万人受灾,死亡人数至今都没有得不到准确的统计,最低估算2.6万人,最高估算超过20万人,成百上千的家庭绝户。这场灾难,就是河南驻马店的“七五八水库溃坝事故”。
但问题是,为什么这么多水库会在一夜之间决堤?为什么没有及时疏散群众?这场灾难比98洪水惨烈数倍,98年抗洪抢险人尽皆知,为什么758却很少有人知道?听说过758的朋友,弹幕扣1、没听过的扣2,我们一起看看数据。
这里插播一下,目前我正在筹备一个网络站点平台项目,正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投资人,所有手里有资金正在找项目的朋友们,可以私信联系我,我们线下沟通交流。
我们都知道,降水量通常以“毫米”记,分六个等级,以24小时降雨量来算,10毫米以下属于小雨、10-24.9毫米属于中雨、25-49.9毫米属于大雨、50-99.9毫米属于暴雨、100-249.9毫米属于大暴雨、大于25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。
那么,1975年河南的那次雨多大呢?24小时雨量最大值,达到了1059.3毫米,四个特大暴雨叠加,千年一遇!
1975年8月4日,郑州召开了河南省抗旱工作会议,没错,是抗旱。因为号称中原粮仓的河南,整个7月份,没有下一滴雨。当时技术落后,也没有大规模人工降雨的条件,河南省委为了旱情头疼的要死。
开会当天,北方来了一股冷空气,驻马店地区终于下了一场小雨,久旱逢甘霖,老百姓欢呼雀跃。结果没想到,仅仅三天后,这场难得的甘霖,却变成了催命的洪水。
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这些省份,对台风早就司空见惯了,每年都要经历几回。而内地省份的人通常都比较淡定。因为它很少会跑进内陆省。
但是,万事总有例外。1975年的3号台风,就是举世罕见的内陆台风。它在福建登陆后,以罕见的强力,横扫江西,穿越湖南。8月5日晚上21点,到达湖南常德。
今天,我们用卫星云图监测台风,看得一清二。但在1975年,主要是依靠台风的走向来推断、同时用雷达来监测。于是,诡异的事情发生了,8月6号凌晨,中央气象台雷达监视屏上,台风突然不见了!
直到一整个白天过去后,中央气象台终于在河南与湖北交接的桐柏县发现了台风。台风来了个大转弯,从西北变成东北,直奔河南。
而给驻马店带来甘霖的冷空气,正好与3号台风迎头猛撞,于是,新中国历史上破纪录的降雨开始了。
河南泌阳县林庄村民陈加三的家,是一个雨量测量点,8月7号,他手动测出了这一天的雨量:1059.3毫米,6小时雨量830毫米,打破世界纪录。
这个量是什么概念?河南,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在500-600毫米左右。也就是说,8月7日这一天,泌阳县24小时之内,下了大约两年的雨量!
实际上,泌阳县的降雨量还不是最高的,当时河南省汇总的雨量图里,驻马店板桥水库附近,也就是758决堤事件的中心地区,雨量图是空的。这不是因为这里没下雨,而是因为驻马店的雨量报告没有报到省里来。
根据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李歧山回忆,那天晚上,他终于测完数据,赶到驻马店邮电局准备报告省里,请求泄洪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,长途电话刚刚拨通,李歧山还没有来得及开口,邮电局总机房的屋子就被淹塌了,总机被砸,整个通讯全部中断。
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,通讯不畅的后果是灾难性的,板桥水库溃坝,有一部分原因就可以归结到这里。
板桥水库修建于建国初期,标准为百年一遇。设计最大库容为4.92亿立方米,而到了8月8日凌晨,它就已经存了6.97亿立方米,一天之内,就超出设计容量整整两亿多立方米,水库已经完全顶不住了。
那为啥不赶紧泄洪呢?原因是,水库管理局没有开闸放水的权力,必须由河南省政府做决定,并且要做好堤坝的保护和水库下游的疏散工作。然而现在通讯全断了,他们联系不到外界,外面也找不到他们。
更糟糕的是,整个夏天都在抗旱的驻马店,压根就没想到一夜之间就要抗洪。所以库区没有麻袋、没有草袋、没有一点防汛器材,甚至没有备好应付意外的炸药。
所以8号凌晨1点,洪水终于漫过了板桥水库的堤坝。水库附近的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,把军用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,这才联系到了上级有关部门,水库管理局终于开启了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,然而这时已经太迟了。
因为整个板桥地区处于互相失联的状态,下游群众甚至不知道水库的险情。为了及时让下游紧急转移,水库驻军冒死爬到大坝的两端,向下游发射红色信号弹,他们总共发射10次,枪弹40发,向下游告警。
但是,这一段时间正是夜深熟睡的时候,而且已经来不及了。信号弹发射后不到半小时,8月8日凌晨1点30分,板桥水库溃坝,决口处宽372米,深近30米,洪水像脱缰的野马,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。
板桥水库设计的最大泄洪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,而决堤时洪峰流量达到了惊人的1.3万立方米每秒。整个水库将近7亿立方米的水,在6小时内一泄而光。
更不幸的事还在后头。板桥水库只是个开端,几个小时内,石漫滩大型水库、竹沟和田岗两座中型水库,以及58座小型水库犹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,全部垮坝溃决。整个驻马店只有薄山水库得以幸免。
洪水翻滚着波浪向下游急速推进,时速高达30到50公里,宛如一台绞肉机和粉碎机,摧毁一切生命和建筑。
板桥水库决堤后,大约十分钟左右,洪水就来到下游第一个村庄——沙河北岸洼地的魏湾。几分钟后,洪水又吞噬了毗邻魏湾的赵庄———这是一个更深的洼地,村子里最高的树的树梢,还没有周围的地面高。
接着是文城、阳丰、遂平县城、京广铁路……所到之处,人、畜、建筑、树木一瞬间消失无踪。石磙碾盘被冲下河沟,拖拉机、重型机械车床跟着水翻,遂平火车站50吨的火车车厢被冲走了5公里,铁轨被扭成麻花形……
而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就更脆弱了:人们直接被水呛死,或被水中的物件砸死,或被电线、铁丝缠绕勒死,还有很多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,被卷入旋涡丧生。
5个小时后,太阳升起,水势也渐渐平稳。到8月8号的白天,整个驻马店地区,东西150公里、南北75公里的范围内一片汪洋,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。倒塌房屋524万间,冲走耕畜30.23万头,猪72万头。跨越驻马店境内的京广线公里。
受灾最重的文城公社记载了触目惊心的数字:全公社3.6万人口中,有1.8万余人遇难。尤其是水库下游的五个村子——李湾、魏湾、梁湾、吴湾、赵湾,1700余人中有近千人丧生;最惨烈的一个村,256口人中仅存96口,7家人绝户。
一位网友曾经回忆说:我母亲曾经提过,在当时情况下,人只能等死,我无知的问怎么不跑?我母亲差点哭出来,说跑不了的,河南是平原,没有高地,当时水位已经漫过腰了,雨下的跟浇水的瀑布一样,谁也不知道雨还要下多久。周围看上去一片汪洋,天是灰黑的,村里人都躲在房子顶上,一开始大家还担心今年的收成,但是没有想到还有更可怕的洪水。后来远远看到不对,想跑,可是眨眼洪水就打过来了,一个浪打来,人就没了,你姥姥就是被冲走的,有的一家子都绝户了。
遂平县档案局2005年编的《砥柱》一书记载,遂平全县被洪水冲走23万多人,淹死18869人,大部分死难者都被冲积到京广线溃坝中航拍的灾区情况
由于地面没有道路,国务院调查组只好乘坐直升机视察灾区。汝南、平舆、新蔡、上蔡和西平这五个县,视线所见之处一片汪洋,县城和条条块块分布的高地,如同散布在海中的岛屿。直升机飞行的高度仅50米,能清楚地看到每座“岛”上都密集着灾民,有些人不得不爬到树上,甚至泡在水里。
幸存者一开始还能从水里打捞些瓜果、玉米棒充饥,一天后只能吃树叶、树皮。好在,后来直升机开始空投粮食,那些从天而降的食物有了一个称谓,叫:天馍。数千架次的飞机,向灾区空投了共计280万公斤的物资。
这场洪水一路向东,行进到安徽与河南交界处的班台水闸,就被拦住了。此时,中央有两个选择。一是炸开班台闸,驻马店的洪水就能消退下去,但下游的安徽就要遭殃;二是不炸班台水闸,安徽能保住不受损,但驻马店的五百万群众,特别是被洪水围困在平原里面的300多万人就没法救。再拖下去,盛夏的高温会将数万平方公里的水面加热,大量人和动物的尸体开始腐烂,灾区将成为人间地狱。
最后没办法,只能炸掉班台闸。被洪水泡了七天之久的驻马店,这才渐渐露出了地面。
一位曾经参加救灾的军人回忆,水坑里、田埂边、桥洞中,到处都是人和动物的死尸。起初,他们还有能力给赤裸的遇难者裹上衣服床单,集体安葬。但后来尸体慢慢的变多,而且时间越长,越是无法辨认,为了加快工作速度,只好就地掩埋。汽车站和火车站里淤积了大量遗体,只能就地火化。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,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,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。
他们在和时间赛跑,因为在高温下逐渐腐烂的人畜尸体,成了传染病大爆发的源头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时驻马店收容了113.3万病人。
由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《中国历史大洪水》一书中说,洪灾波及四个省份,河南省有29个县市、1700万亩农田被淹,1100万人受灾,超过2.6万人死难。也就是,至少2.6万人,这个数据应该是目前最权威的统计。但如果算上失联的、死于后期传染病和饥荒的,就一定更多。80年代时,政协委员乔培新、孙越崎、林华等人发表文章反对三峡水库,就曾以驻马店为案例,他们说75.8事故总死亡人数是23万人,但并没有说明数据来源。
2.6万鲜活生命不仅仅让全体水利人警醒,也对整个社会防止灾害、应对灾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1992年8月,板桥水库在废置17年后,终于重新设计,经过5年建设后完工,并于1993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。
的确,今天的人很难想象,62座水库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垮坝。而且,今时今日,即便线多毫米的雨,也不太可能会发生如此恐怖的灾难。
今天的我们,气象卫星,能准确的预报台风和积雨云位置、走向;我们有一套成熟的预警机制,水文部门会有入库洪水预报,水库会提前泄洪腾空库容;我们也有先进的救援机制,再也不可能会出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;而且,目前水库标准慢慢的升高,技术也慢慢变得先进。当年垮坝的水库,是新中国设计修建的第一批水库,由于没经验,工程师照搬苏联“重蓄水、轻防洪”的方案,坝型为均质土坝,这才导致这些水库在洪水面前脆弱无比。
那时的我还小,刚记事,大人都去抗洪了,孩子都交老人看管,大树之间用木棒连接,小孩做在上面,房子都是土房,水泡都倒了,我记得飞机往下扔炕的饼,我们都抢着吃,往那儿看都是一片汪洋,小时侯也不知害怕。万幸之中的万幸,我老家的村庄,那时俟四周全是抗旱修的水渠,各个口大人全部出动,把口封上,有水进村,把房泡踏了。我只记得这么多,后来听大人说,遂平,西平死了好多人。